剩余价值是指在剥削制度下,被统治阶级剥削的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简而言之,剩余价值就是劳动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
1. 剩余价值与价值增殖的关系
剩余价值在剥削制度下形成,是劳动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而价值增殖是指价值的增加,也就是价值的量的大小变化。剩余价值可以看作是价值增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由剥削过程中剩余劳动产生的。
2.剩余价值的考察对象
剩余价值的考察对象是劳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即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这种“增殖”决定了经济领域中的价格和利润的增长运动。剩余价值的考察重点是劳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而不仅仅是价值增值。
3.剩余价值规律的意义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各个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灭亡。
4.剩余价值与价值增值的区别
价值增值更偏向于价值的量的大小变化,是指价值的增加。而剩余价值则是剥削过程中剩余劳动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可以说,剩余价值是价值增殖的一种具体表现。
5.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方法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包括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通过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来实现剩余价值的生产,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则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压低工人的工资水平来实现的。
6.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指的是剩余价值被资本家用于进行资本积累的过程。资本家将剩余价值重新投资于生产过程中,从而实现资本的增值和积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础,也是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7.剩余价值的前提条件
剩余价值的生产有两个前提条件。劳动力必须成为商品,劳动者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货币必须转化为资本,资本家使用货币购买劳动力,并通过劳动者的劳动创造剩余价值。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由剥削过程产生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了新的价值,而这部分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并用于实现资本的增值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