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币高估

2024-04-22 08:54:23 59 0

概括:

固定汇率制度下,国外通货膨胀会导致国内物价上升;本币无法贬值,导致本币相对于其他货币高估。

内容

  1. 固定汇率导致本币高估的原因

  2. 根据一价定律及国际收支盈余,国内货币供给量增加导致物价上升。

  3. 固定汇率制度下无法贬值,本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被固定,但由于本国更高通货膨胀率,本币实际上是高估的。

  4. 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争论

  5. 20世纪60年代,争论焦点集中在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孰优孰劣。

  6. 70年代后,争论焦点转向选择汇率制度的标准。

  7.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

  8. 在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自由流动下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利率上升,吸引大量外国资本流入,导致本币高估。

  9. ***稳定固定汇率的方法

  10. ***利用外汇储备兑换本币,维持汇率在原来水平。

  11. 固定汇率制度的影响

  12. 固定汇率制度与其他***货币挂钩,降低本国的通货膨胀水平。

  13. 固定汇率制度导致本币高估,降低进口品价格。

1. 固定汇率导致本币高估的原因

根据一价定律及国际收支盈余,固定汇率制度下国外的通货膨胀会导致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因为国外通货膨胀会导致国内货币供给量增加。国内货币供给量增加会导致国内物价上升,进而导致本币相对于其他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币无法贬值。根据利率平价条件,如果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由于国内通货膨胀更高,本币应该贬值。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被固定,本币无法进行贬值,导致其相对于其他货币的汇率是高估的。

2. 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争论

20世纪60年代,围绕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优劣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固定汇率制度的支持者认为,通过固定汇率可以提供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和长期投资计划,避免货币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而浮动汇率制度的支持者则强调其能够自动调整汇率,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提高货币政策的***性。

70年代后,争论的焦点逐渐转向如何选择汇率制度的标准。出现了一些理论模型,如“经济结构论”,试图根据***经济结构的特点和需求来选择适合的汇率制度。这些模型考虑了货币政策的***性、市场规模、外贸依存度等因素。

3.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

在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自由流动下,如果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即提高利率,会吸引大量外国资本流入。这是因为利率的上升会提高本国投资的收益率,外国投资者会希望将资金投入到利率较高的***,从而导致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币高估。

此时,***为了稳定固定汇率,需要使用自己的外汇储备兑换本国货币,将汇率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这会导致国际储备的增加,但也可能耗尽***的外汇储备。

4. 固定汇率制度的影响

固定汇率制度对经济有一定影响。一些***为了控制本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实行了与美元等货币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故意将本币汇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从而降低进口品价格,以降低本国的通货膨胀水平。

固定汇率制度导致本币高估,进而降低了本币的购买力。这可能导致出口减少,贸易逆差增加。另一方面,进口商品相对便宜,可能导致本国产业竞争力下降。固定汇率制度对国际贸易和产业结构都有较大的影响。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本币高估是由通货膨胀带来的国内物价上升和无法贬值的特点所导致的。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优劣和选择标准上。固定汇率制度下,紧缩货币政策会导致本币高估,***需要使用外汇储备来稳定汇率。固定汇率制度对经济有一定影响,包括控制通货膨胀水平和影响贸易竞争力。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