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缴和认购的区别
认缴和认购是公司发行股份时涉及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法律意义、性质和方式上有所不同。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认缴和认购的区别:
1. 法律依据
认缴资本和认购资本的概念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八条设立的,公司法明确规定了认缴和认购的定义和相关要求。
2. 性质不同
认缴资本是已经实际发行给股东的股本总额,即股东同意以现金或实物等方式认购下来的股本总额。而认购资本是股东在购买公司股份时实际购买的股本。
3. 验资要求
在公司注册过程中,认缴制不需要再验资,股东对已认缴的资本负有法律责任。而实缴制必须进行出资验资,将资金冻结在开户行,验证资本金。
4. 意义的差异
认缴制方便了创业人员,可以在公司成立时不需要一次性出资,但需承担法律责任。实缴制则要求股东在股份认购期限内,按照约定的出资比例和时间进行实际出资。
5. 股本和注册资本
股本是公司实际发行的股票总额,而注册资本是在公司注册时在工商营业执照上注册的资本。两者在账务和法律概念上存在差异,注册资本具有法律约束力。
6. 影响合作意愿和信任度
注册资本的大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商业伙伴的合作意愿和信任度。根据2014年修订的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对公司的责任受其认购的股份限制。
7. 公司设立方式
根据新《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时采用认缴制。但在发起人认购的股份未缴足前,不能向他人募集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则没有此要求)。对于集团型资源倾斜的新设立公司,一旦股东在发起人认购后即缴足全部出资,可采用实缴制。
8. 分配红利比例
根据公司法第34条的规定,股东按实缴比例认购新增股份,而非按认缴比例。但全体股东可以约定不按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不按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
认缴和认购在法律意义、性质、验资要求、公司设立方式以及红利分配等方面存在一定区别。了解和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投资者、创业人员和公司管理者更准确地掌握股份发行和出资的相关要求和规定。